Search


【《從前,有個好萊塢》第一波評價出爐!】

爛蕃茄收錄 21 篇,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《從前,有個好萊塢》第一波評價出爐!】

爛蕃茄收錄 21 篇,90%正評(均分 8/10)。不過其實昨晚評價最好的作品反而是奉俊昊的新片《寄生上流》,據說是影展目前數一數二觀眾反應最佳的電影,有機會再來介紹!

以下節錄部份《從前,有個好萊塢》影評:

-\-\

Eric Kohn(indiewire):
《從前,有個好萊塢》玩弄歷史、慶賀西部影視藝術、彰顯表演藝術的創造精力。迪卡皮歐和彼特帶來前所未有的精彩表現,片中也有一拖拉庫的懷舊彩蛋。整體而言歡鬧愉悅,但也不要期待過高。

Gregory Ellwood (Playlist):
昆汀塔倫提諾電影生涯當中最甜蜜、最懷舊的電影。它是對已逝歲月的情書,也是一個童話故事。迪卡皮歐和彼特都棒極了。另外也有許多飾演小角色的演員,都有絕妙的表現。

Jordan Ruimy (Worldofreel):
《從前,有個好萊塢》當中有些片段是昆汀生涯最佳,但也有些是他生涯最拖。這部電影連滾帶爬、充滿野心、令人抓狂、卻如此美麗。布來德彼特佔盡了光芒。迪卡皮歐則一如往常般優秀。而怎麼沒有人在談論瑪格羅比?她是這部片的心和靈魂。她的角色是整部電影當中最有人性、最令人感到情感共鳴的角色。幾乎她所在的每一幕,都叫人看了心碎。

Anne Thompson(indiewire):
華麗美豔,充滿愛意地重建了好萊塢過去的黃金時期:牛仔、粗獷男人和瘋顛嬉皮。迪卡皮歐和彼特好笑又精彩,瑪格羅比飾演的甜心 Sharon Tate 亦是如此。一個時代的輓歌。

David Ehrlich (indiewire):
昆汀終於拍了一部有關「真實人物」的電影,不管你怎麼解讀這句話皆然。以電影黃金年代向晚為背景所拍出的中年反思與傷痕累累,迪卡皮歐和彼特當然很不錯,但整體非常散亂和抽離。

Peter Bradshaw (Guardian):
昆汀的精彩黑色喜劇,為曼森家族命案帶來了一個《黑色追緝令》式的救贖。引人入勝、震人心魄、以膠卷主色的天空藍和黃昏金拍成,光彩奪目。完全地放肆、不負責任、令人暈頭轉向,卻又是如此精彩。

Joe Utichi (Deadline):
輝煌而邪惡的自我放縱,引人入勝、令人發噱。昆汀生來就是為了拍這部電影。世界因此更加多彩。

Alex Billington (firstshowing.net):
如預期地,《從前,有個好萊塢》充滿了昆汀致敬60年代老好萊塢影視作品的彩蛋,他潛入了自己過去的歷史,也透過完美雕琢的電影技藝,表露出他對電影藝術與藝人的感受和思念。老實說,我還不是很確定我對這部片的整體評價為何,我還需要一點時間沈澱。大致而言電影還不錯,我也享受在看他們浸身在 60 年代好萊塢。而且那個結尾是 Holy Fuck 的程度(褒義)。

Justin Chang(洛杉磯時報):
富饒吸引力、概念上讓人瞠目結舌、過度戀足痞、無法逃避地嚇人、完全超乎預期動人的一部片。

David Rooney (THR):
《從前,有個好萊塢》參差不齊,結構上稍嫌笨重、也不乏它平庸的部份。但同時也是一部令人猝不及防、顛覆角色期待的致電影藝術的情書。

Jordan Farley (Total Film):
塔倫提諾的招牌元素都在這兒了:黑色幽默、精妙對白、經典歌曲,以及沒錯,赤裸的腳。

-

#OnceUponATimeInHollywood
#從前有個好萊塢
#昆汀塔倫提諾
#布萊德彼特
#李奧納多迪卡皮歐


Tags:

About author
哈囉大家好,歡迎來到【丹眼看電影】,我就是那個丹。 原本此專頁的英文名要取作 "Dan Cinema",沒想到臉書上有個遙遠的陌生人,姓氏就叫做 Dancinema ,也因此這個網址就被註冊掉了。轉念一想,改以法文的 "Dans le Cinéma" 為名,意思是「在電影院之中」,好像也蠻有意境的,而且法文就是潮。 近幾年網路上厲害的影評寫手們早就多到數不清了,但我不想走太文青的路線,我沒有太多電影基礎知識或文筆訓練,我只想用我的方式跟大家分享我最近看片的心得。另外就是仗著自己的一點語言能力優勢,以及宅宅的個性,每天都掛在國內外各大影視網站。與其自己獨享,不如將一些有趣的消息分享給大家。 我個人是比較專攻歐洲三大影展跟美國好萊塢的片,藝術片跟商業片都喜歡。至於國片、中國片、日韓片及東南亞等地區電影,我會努力攝取,但主力不會放在這邊。 總之希望可以創造一個影迷影痴的舒適圈園地,邀請你一起加入。然後也希望不要三個月後這裡就雜草叢生。請大家多多指教,讓我們一起切磋討論、一起享受電影吧!
丹眼看電影,全心感受光影之美 電影評論|影壇消息|影展動態|獎季分析
View all posts